报告人:郭万林 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
时 间:2022年5月13日(周五)下午14:30-16:30
地 点:线上会议。更多精彩,请点击回放链接:https://live.baidu.com/m/media/pclive/pchome/live.html?room_id=7344049261&source=h5pre
主办方:国际智能与纳米材料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
报告内容摘要:
人类已经历了以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两次科学革命。前者支撑了机械化、电气化技术革命;上世纪初诞生的量子力学则揭示了微观粒子,尤其是亚原子尺度的电子等的超乎我们日常经验和经典力学的奇特规律,引起了半导体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当前正在发生的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第二次量子技术革命。在纳米尺度,物质所感受到的力、电、磁、光、热等外部作用与由电荷、分子轨道、电子结构和电子自旋态构成的物质的局域场处于同一能量尺度,外场与物质的局域场间存在强烈耦合。这种纳尺度多场耦合使得在宏观尺度只有极少材料才具有的力-电-磁-光-热耦合性质在一般纳米结构系统中广泛存在,即纳米材料具有本征的智能特性。这为新型功能器件、高效能量转换开辟了新途径。
正如水孕育了生命,当水与纳米材料相遇时,水分子、水中的离子、质子和纳米材料的局域场必然发生耦合,产生全新的智能特性和能量转化方式。实际上,自然智慧的结晶---大脑,就是水环境中的纳米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不仅能感知、调控、代谢,而且产生意识等高级智能属性。
这里结合我们近20年的研究工作,1)讲述纳米材料丰富的力-电-磁-光-热耦合功能特性及最新进展;2)介绍纳米材料遇水时发生的固液界面多场耦合效应,尤其是遇水生电的水伏效应和最新动态;3)结合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水伏能源、水伏生态、水伏智能三个层次的基本科学问题与大家探讨。
报告人简介:
郭万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空天飞行器结构安全和数字化、纳智能材料器件和固液界面物理力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水伏学”的诞生。1981-199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学习并获得飞机结构与强度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波兰、德国、美国、新加坡、日本、挪威、加拿大等国工作、授课、访研。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0余篇,被SCI他引万余次。1996年获杰青基金,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年因“对宇航结构完整性耐久性和纳米力学的持续贡献”获ICCES Eric Reissner Award,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培养的研究生陆续获得全国优博、优青、青千、杰青、长江等荣誉和人才基金,成为行业翘楚。
E-mail: wlguo@nuaa.edu.cn,
web: http://nsi.nuaa.edu.cn